关怀版
丽水市科技局logo

景宁科技特派员四种模式科技帮扶

来源:景宁科技局 作者:毛昌会 发布日期:2010-04-30 08:31:12

        自2003年省委、省政府向景宁选派首批8个科技特派员以来,先后有7批次特派员入驻景宁开展科技帮扶,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2个,争取上级科技经费396万元,结合景宁的实际,特派员们探寻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科技帮扶运行模式,不断做大科技帮扶“大礼包”,助推了畲乡景宁新农村建设步伐。
        一、“科技特派员+企业+农户”运行模式。该模式以涉农高校、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,农业企业、农业科技企业为龙头,带动周边农民参与。如浙江省农科院的郭方其从2003年到2009年在景南乡成立了“景宁华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” 和“高山花卉省级星火技术服务中心”发展百合种球生产,并创立了“香水百合”品牌,组织举办培训班15期,培训农民700多人次。2009年生产反季节东方百合切花50万枝,繁育东方百合种球100万粒,切花品质明显提高,产品大量销往杭州和上海等地,种植户每亩纯收益达5000元以上。
        二、“科技特派员+协会+农户”运行模式。该模式是通过科技特派员牵头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,农民以股份制形式参加。如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叶琪明在大漈乡组织成立了“景宁县大漈雪松茭白专业合作社”,先后建立了高山茭白新品种引进与规模化中试科技示范基地7个、示范基地主要开展新品种引进和试种。2009年全乡的茭白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11亩发展到5000亩,仅此一项就可创收2000万元。此外,特派员还帮助该合作社注册了“雪松牌”商标和“无公害农产品”标识的认证,目前已发展社员300人。
        三、“科技特派员+示范基地+农户”运行模式。该模式以科技特派员创建的示范基地作为科技成果展示平台,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创业。如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江建铭高级工程师在梧桐乡先后建立了“千亩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”和“厚朴优质苗繁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”,引进了浙贝、元胡、白术、金银花、铁皮石斛等新品种植技术。2007年在“浙江省首次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(乡)评比”中,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七个“药材强乡”之一,实现了从“厚朴之乡”到“药材强乡”的跨越式发展,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梧桐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支柱产业之一。2009年全乡实现产值近1010万元,占农业产值的22.5%,新增利润约430万元,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740元,占农民总收入的17.2%。
        四、“科技特派员+种养大户+农民”运行模式。该模式是科技特派员通过培育一批种养科技示范大户,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,辐射带动周围农户致富的科技入户模式。如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姜永厚,2009年在大均乡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。引进浙贝、元胡、白术种植技术,其中李宝村的2009年度浙江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、县科技示范户雷刘东专业户试种了浙贝、元胡30亩,就净赚8万元。 

景宁科技特派员四种模式科技帮扶

来源:景宁科技局 作者:毛昌会 发布时间:2010-04-30   浏览次数:
        自2003年省委、省政府向景宁选派首批8个科技特派员以来,先后有7批次特派员入驻景宁开展科技帮扶,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2个,争取上级科技经费396万元,结合景宁的实际,特派员们探寻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科技帮扶运行模式,不断做大科技帮扶“大礼包”,助推了畲乡景宁新农村建设步伐。
        一、“科技特派员+企业+农户”运行模式。该模式以涉农高校、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,农业企业、农业科技企业为龙头,带动周边农民参与。如浙江省农科院的郭方其从2003年到2009年在景南乡成立了“景宁华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” 和“高山花卉省级星火技术服务中心”发展百合种球生产,并创立了“香水百合”品牌,组织举办培训班15期,培训农民700多人次。2009年生产反季节东方百合切花50万枝,繁育东方百合种球100万粒,切花品质明显提高,产品大量销往杭州和上海等地,种植户每亩纯收益达5000元以上。
        二、“科技特派员+协会+农户”运行模式。该模式是通过科技特派员牵头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,农民以股份制形式参加。如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叶琪明在大漈乡组织成立了“景宁县大漈雪松茭白专业合作社”,先后建立了高山茭白新品种引进与规模化中试科技示范基地7个、示范基地主要开展新品种引进和试种。2009年全乡的茭白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11亩发展到5000亩,仅此一项就可创收2000万元。此外,特派员还帮助该合作社注册了“雪松牌”商标和“无公害农产品”标识的认证,目前已发展社员300人。
        三、“科技特派员+示范基地+农户”运行模式。该模式以科技特派员创建的示范基地作为科技成果展示平台,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创业。如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江建铭高级工程师在梧桐乡先后建立了“千亩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”和“厚朴优质苗繁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”,引进了浙贝、元胡、白术、金银花、铁皮石斛等新品种植技术。2007年在“浙江省首次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(乡)评比”中,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七个“药材强乡”之一,实现了从“厚朴之乡”到“药材强乡”的跨越式发展,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梧桐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支柱产业之一。2009年全乡实现产值近1010万元,占农业产值的22.5%,新增利润约430万元,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740元,占农民总收入的17.2%。
        四、“科技特派员+种养大户+农民”运行模式。该模式是科技特派员通过培育一批种养科技示范大户,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,辐射带动周围农户致富的科技入户模式。如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姜永厚,2009年在大均乡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。引进浙贝、元胡、白术种植技术,其中李宝村的2009年度浙江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、县科技示范户雷刘东专业户试种了浙贝、元胡30亩,就净赚8万元。 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